搜索
首页 《送兴宗之彤阳》 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

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

意思:尘埃逐渐离开眼,云影天萧疏。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送兴宗之彤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酷暑、万家团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贫困而被迫离家役行的苦闷心情。随着行程的推移,诗人渐渐远离故乡,景色也变得越来越萧条,但他乘长风破浪前行,很快抵达了三吴地区。在六年的羁旅生涯中,诗人感到疲惫不堪,渴望有人为他扫除心中的郁闷。最后,他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江山美景,不要忘记回首过往,以寻求心灵上的慰藉。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故乡和自然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苦难,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赤日裂后土,万家如烘炉。
君行何事役,似为贫所驱。
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
扁舟乘长风,倏忽变三吴。
六年羁旅倦,一旦谁扫除。
慎勿忘回首,浩荡江山娱。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云景

    读音:yún jǐng

    繁体字:雲景

    意思:(云景,云景)
    I

     1.云和日。
       ▶《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芬树羽林,云景杳冥。”
       ▶颜师古注:“言所树羽葆,其盛若林

  • 埃尘

    读音:āi chén

    繁体字:埃塵

    意思:(埃尘,埃尘)

     1.尘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孟郊《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

  • 萧疏

    读音:xiāo shū

    繁体字:蕭疏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疏,萧疏)

     1.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张可久《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