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
意思:齿疏潘衰老,胆怯咀嚼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送。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洞仙歌·江陵种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陵橘子之美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橘子的美味、产地、历史和文化内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直接点明了橘子的价值,使得读者对后面的描述充满了期待。诗人接着描绘了橘子生长的环境,“何况江涛转千里。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江陵地处长江之畔,这里的橘子在江涛的滋养下,香气四溢,口感鲜美,堪与洞中的乳汁相媲美。它们被送入春天的宴席中,成为人们品尝的佳品,而它们的名声也因此传遍天下。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自己的感受。他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但仍对这种橘子心生敬畏,可见其美味程度之高。接下来的“十颗金苞谩分遗”则表达了诗人对橘子的珍视,他甚至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最好的橘子,就像分发珍贵的礼物一样。
诗人通过回忆和想象,进一步描绘了橘子的美好。“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这里的“馀甘”是指橘子的另一特点——余味甘甜。这不仅增加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也使得读者对橘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是对前面所有描述的总结,也是对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对橘子的热爱和珍视,使他觉得与其去种植其他水果,还不如好好地享受橘子的美味。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橘子的独特喜好,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江陵橘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对橘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