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枯岂是持斋叟,貌古迁非入定僧。
意思:形枯哪是持斋老人,相貌古升不是入定僧。
出自作者[宋]释昙华的《禅人写真请赞十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形枯岂是持斋叟,貌古迁非入定僧。马又不成驴不是,当头一著得人憎》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趣味的小诗,通过描绘一个看似矛盾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
首先,诗中的“形枯岂是持斋叟,貌古迁非入定僧”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外表枯槁、内在变化不定的形象。这个形象既不像持斋守戒的老人,也不像入定禅定的僧人,似乎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这种矛盾状态,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接下来,“马又不成驴不是,当头一著得人憎”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个形象的内在矛盾和外在表现。这个形象既不像马那样强壮有力,也不像驴那样温顺听话,它既不能保持斋戒的清净,也不能入定禅修的超脱。因此,它只能被人们所厌恶和憎恨。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这个形象一样,充满了矛盾和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仅仅追求外在的完美和不变,而应该更加关注内在的成长和变化。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和人生的意义。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很有特点。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更加有趣味性和哲理性。同时,诗歌中的“当头一著得人憎”也表达了一种出人意料的转折和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戏剧性和张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趣味的小诗,通过描绘一个看似矛盾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它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也很有特点,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