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地炉》 两星残火地炉畔,梦断背灯重拥衾。

两星残火地炉畔,梦断背灯重拥衾。

意思:两颗残火炉旁地,梦见断背灯重新拥衾。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地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首句“两星残火地炉畔,梦断背灯重拥衾。”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炉火微弱,星星已经消失,蜡烛也即将燃尽。诗人从睡梦中醒来,背对着灯火重新拥被而眠。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感觉,仿佛诗人正沉浸在梦境和现实的交替中。 “侧听空堂闻静响,似敲疏磬褭清音。”诗人侧耳倾听,听到空堂上似乎有轻微的响声,就像敲击着稀疏的磬,袅袅传来清脆的声音。这里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宁静而清净的。 “风灯有影随笼转,腊雪无声逐夜深。”这两句描绘了风灯和腊雪的动态,但它们并不喧宾夺主,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转变。风灯的影子随着火光的移动而移动,腊雪在无声无息中跟随夜深的脚步。这种描绘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淡泊。 “禅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最后两句点明了主题,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是一个禅客(佛教徒)和钓翁(隐士),但内心却已经达到了宁静和淡泊的境界。即使外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美好,他们也不会知道此时此刻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它是一首优美的诗篇,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和哲理的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两星残火地炉畔,梦断背灯重拥衾。
侧听空堂闻静响,似敲疏磬褭清音。
风灯有影随笼转,腊雪无声逐夜深。
禅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火地

    读音:huǒ dì

    繁体字:火地

    意思:犹火田。
      ▶《中国民间故事选•鲍鱼》:“岳父对孤儿说:‘明天我们比赛砍火地。’”参见“火田”。

    解释:1.犹火田。

    <
  • 残火

    读音:cán huǒ

    繁体字:殘火

    意思:(残火,残火)
    余火。
      ▶唐·韩偓《地垆》诗:“两星残火地垆畔,梦断背灯重拥衾。”
      ▶宋·陆游《村夜》诗:“但得平安以为幸,孤灯残火过三更。”

  • 地炉

    读音:dì lú

    繁体字:地爐

    意思:(参见地炉,地鑪)

    解释:1.亦作\"地炉\"。 2.《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因以\"地炉\"为大地陶冶万

  • 拥衾

    读音:yōng qīn

    繁体字:擁衾

    意思:(拥衾,拥衾)
    谓半卧以被裹护下体。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籤•皇甫涍》:“只字不惬于心,片言无艷于目,蹋壁穷思,拥衾寤索,曾不少休。”
      ▶清·陈梦雷《西郊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