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尚书蒋溥奏进所刻御制诗集书此志怀》 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

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

意思:赋诗又何必多,杜甫说诚正,何况在九五,是贵行实政。

出自作者[清]乾隆的《尚书蒋溥奏进所刻御制诗集书此志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政治的理想和对过去的反思。 首段“伊余有结习,对时耽属咏。”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的热爱和对过去的反思。作者认为自己对于政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对过去的经历和政治行为产生了深深的怀念和反思。 “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的看法,认为诗歌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杜甫的诗歌正是如此。 “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的重视,认为居于高位的人应该注重实际的政治行为,而不是空谈理论。 “享帚虞舛缺,综录予所命。”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记录和整理过去的政治行为的重视,认为应该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以便后人参考和学习。 “杀青匪素志,既成姑以听。”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过去的政治行为的反思和总结,认为自己过去的政治行为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已经完成了,应该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改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的热爱和反思,对于诗歌的看法,对于记录和整理过去的政治行为的重视,以及对于自己过去的政治行为的反思和总结。这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伊余有结习,对时耽属咏。
赋诗何必多,杜老言诚正,况乎居九五,所贵行实政。
享帚虞舛缺,综录予所命,杀青匪素志,既成姑以听。
裒然宛成帙,十二年言行,其间悯农切,今昔颇可证。
治未臻唐虞,志徒希贤圣,他年讽兹什,惭否复难定。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关键词解释

  • 贵行

    引用解释

    谓以身体力行为贵。《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汉 河上公 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明 宋濂 《故民匠提举司知事许府君墓志铭》:“为学贵行,不行而能言,虽如簇锦,将何施邪!”

    敬称他人职业。《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你既要做雅人

  • 赋诗

    读音:fù shī

    繁体字:賦詩

    短语:

    英语:indite

    意思:(赋诗,赋诗)
    吟诗;写诗。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诚正

    读音:chéng zhèng

    繁体字:誠正

    意思:(诚正,诚正)
    谓心意真诚,思想端正。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一》:“宋人硁硁守其所学,必欲强人主以从己,若哲、徽、宁、理,皆昏庸下愚之资,而哓哓以正心诚意强聒

  • 况乎

    读音:kuàng hū

    繁体字:況乎

    意思:(况乎,况乎)
    连词。何况;况且。
      ▶《孟子•万章下》:“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三国·魏·曹冏《六代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