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独步》 何须从吏卒,亦不引儿孙。

何须从吏卒,亦不引儿孙。

意思:为什么要从吏卒,也不带儿孙。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独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园子中漫步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 首联“踽踽出东轩,徐徐步小园”,通过“踽踽”和“徐徐”两个叠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安详的神态,引出下文对园子景色的描绘。颔联“何须从吏卒,亦不引儿孙”,以吏卒和儿孙的喧嚣反衬出诗人对清静的向往,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独自漫步的喜爱。 颈联“蹑屐寻莎径,携筇拨水源”,通过“蹑”、“寻”、“携”、“拨”等动作,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园中探寻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他与自然亲密无间的状态。尾联“愁闻俗客到,唯说市朝喧”,通过“愁闻”和“唯说”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与前面的清静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在自然中寻找清静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淡漠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踽踽出东轩,徐徐步小园。
何须从吏卒,亦不引儿孙。
蹑屐寻莎径,携筇拨水源。
愁闻俗客到,唯说市朝喧。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吏卒

    引用解释

    1.官兵。《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又东涇 汉武帝 茂陵 南……《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 薛平 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

    2.指胥吏与衙役。《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

  • 儿孙

    读音:ér sūn

    繁体字:兒孫

    英语: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descendants

    意思:(儿孙,儿孙)
    子孙。亦泛指后代。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从吏

    读音:cóng lì

    繁体字:從吏

    意思:(从吏,从吏)

     1.属吏。
      ▶《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唿。从吏恶之,无如之何。”
     
     2.做官。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