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旌旗已渡江,蛮奴苦谏唤萧郎。
意思:千里旗帜已经渡过长江,蛮奴苦谏叫萧郎。
出自作者[宋]邓林的《任蛮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权力斗争和人性挣扎的复杂面貌。
“千里旌旗已渡江”,开篇即描绘出大军渡江的壮丽景象,旌旗千里,气势如虹,象征着权力的威严和统治的广袤。这句诗也暗示了政治斗争的激烈,因为渡江意味着新的统治者已经掌握了权力,旧有的势力正在被逐渐削弱或消灭。
“蛮奴苦谏唤萧郎”,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性的挣扎和矛盾的场景。这里的“蛮奴”可能是指被新统治者控制的奴隶,他们可能对新的统治者心怀不满,但又无力反抗。“苦谏”则表现了他们的无奈和挣扎,他们试图唤起那些曾经的权贵们,希望他们能够看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却持官里黄金去,望拜韩擒石子冈”,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那些曾经的权贵们,现在只能拿着官里的黄金去向韩擒石子冈致敬,而韩擒则是新统治者的得力干将,负责维护新秩序。这两句诗也暗示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脆弱和无奈,即使曾经拥有再多的财富和地位,一旦失去了权力,就只能接受新的现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权力斗争和人性挣扎的复杂面貌。它提醒我们,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更是我们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重要参考。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权力面前的人性是复杂的,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