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广列女四首》 不肯一钱分,贤哉父诲言。

不肯一钱分,贤哉父诲言。

意思:不肯一钱分,贤哉父亲教诲。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广列女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不肯一钱分,贤哉父诲言。奈何伯喈女,有愧卓王孙》。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道德、家庭和婚姻的。 首先,诗中提到了“不肯一钱分,贤哉父诲言”。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教导的话语非常有价值,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改变立场,而是始终坚守道德原则,不肯与他人分享金钱。这种行为被赞誉为“贤哉”。这反映了作者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和尊敬。 其次,“伯喈女”指的是蔡文姬,这是一个历史人物。作者通过将蔡文姬与卓王孙的女儿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婚姻和家庭道德的看法。卓王孙的女儿在婚姻中背弃了诺言,而蔡文姬则坚守了自己的道德原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蔡文姬的敬意,同时也对那些背弃家庭道德的行为表示了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高尚道德品质的敬仰和对背弃家庭道德行为的批判。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德原则,不要被利益所诱惑,同时也强调了家庭道德在婚姻中的重要性。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和对比手法,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肯一钱分,贤哉父诲言。
奈何伯喈女,有愧卓王孙。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不肯

    读音:bù kěn

    繁体字:不肯

    英语:be unwilling to

    意思:不同意;不接受。
      ▶《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

  • 一钱

    引用解释

    1.一文钱。亦指极少的钱。《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紿为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唐 李白 《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2.表数量。一两的十分之一。《朱子语类》卷十六:“如秤子钉盘星上加一钱,则称一钱物,便成两钱

  • 诲言

    读音:huì yán

    繁体字:誨言

    意思:(诲言,诲言)
    教导的话。
      ▶《书•洛诰》:“拜手稽首诲言。”
      ▶孔传:“成王尽礼致敬于周公,来教诲之言。”
      ▶孔颖达疏:“又拜手稽首于周公,求教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