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窗前嗔燕语,红泪滴穿金线缕。
意思:小玉窗前生气交谈,红泪滴穿金线缕。
出自作者[唐]牛峤的《木兰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诗。诗人以春入横塘、花落小园为背景,表达了少妇因丈夫久出不归而产生的寂寞与惆怅之情。
首句“春入横塘摇浅浪”,描绘了春天来临,横塘的水面上泛起了浅浅的波浪。这里的“横塘”是指苏州城内的一条河流,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第二句“花落小园空惆怅”,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过去,花儿凋谢了,小园子里变得空荡荡的,让人感到无尽的惆怅。这里的“花落”象征着美好的时光逝去,而“空惆怅”则表达了少妇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第三句“此情谁信为狂夫”,少妇在想,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她怀疑自己的丈夫是否能理解她的苦闷。这里的“狂夫”指的是丈夫,暗示丈夫可能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忽略了对妻子的关爱。
第四句“恨翠愁红流枕上”,少妇在床上辗转反侧,满脑子都是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这里的“恨翠愁红”形象地描绘了少妇内心的情感波动,而“流枕上”则表现了她无法入睡的痛苦。
第五句“小玉窗前嗔燕语”,少妇站在窗前,看着燕子飞舞,心中充满了嗔怪。这里的“燕语”暗示着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让少妇更加烦躁不安。
第六句“红泪滴穿金线缕”,少妇因思念过度而泪流满面,泪水甚至滴穿了绣着金线的枕套。这里的“红泪”象征着少妇悲伤的心情,而“金线缕”则暗示着她生活的奢华。
最后两句“雁归不见报郎归,织成锦字封过与”,少妇期待着丈夫的归来,但始终没有等到他的消息。她将心中的思念化作锦绣的文字,寄给远方的丈夫。这里的“雁归”象征着丈夫的归来,而“锦字封过与”则表现了少妇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少妇因丈夫久出不归而产生的寂寞与惆怅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将少妇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句子
- 小玉声中曾悟道。-- 出自《渔家傲·七坐道场三奉诏》作者:[宋]无际道人
- 玩犀牛,呼小玉。-- 出自《偈颂一百零二首》作者:[宋]释绍昙
- 坠鬟小玉钗斜。-- 出自《清平乐·浅妆匀靓》作者:[宋]周紫芝
- 小玉偷移筝上雁。-- 出自《河传·春画》作者:[元]邵亨贞
- 潜教小玉报双成。-- 出自《浪淘沙 题阙》作者:[元]白朴
- 小玉欣眠呼不醒。-- 出自《渔家傲·重著夹罗犹怯冷》作者:[宋]李昴英
- 匆匆燕语。-- 出自《齐天乐·柳花引过横塘路》作者:[宋]姚云文
- 呢喃燕语。-- 出自《清平乐·呢喃燕语》作者:[宋]王炎
- 梁间燕语。-- 出自《垂丝钓·缕金翠羽》作者:[宋]周邦彦
- 兹焉燕语。-- 出自《梁三朝雅乐歌 雍雅 一》作者:[南北朝]沈约
- 晓来闻燕语。-- 出自《谒金门·春又去》作者:[宋]葛长庚
- 并头双燕语。-- 出自《菩萨蛮·花冠鼓翼东方动》作者:[宋]蔡伸
- 燕语中。-- 出自《长相思·花深红》作者:[宋]李石
- 断肠双燕语。-- 出自《谒金门·春欲去》作者:[宋]沈端节
- 泪滴春衫。-- 出自《风入松·画桥流水欲平阑》作者:[宋]康与之
- 空泪滴。-- 出自《霜天晓角·西风又急》作者:[宋]吴礼之
- 清泪滴,到清晓。-- 出自《贺新郎·天远星飘渺》作者:[现代]顾随
- 清泪滴衣裘。-- 出自《水调歌头·玉鉴十分满》作者:[宋]陈三聘
- 红泪滴衣褠。-- 出自《永裕陵歌》作者:[宋]无名氏
- 清泪滴,鸳枕畔。-- 出自《金缕衣》作者:[当代]梁羽生
- 枕前双泪滴。-- 出自《闺怨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山花泪滴如红雨。-- 出自《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作者:[宋]释绍昙
- 绿锁窗前。-- 出自《减字木兰花·花心柳眼》作者:[宋]柳永
- 窗前竞。-- 出自《万年春 景金本注云,四首本名点绛唇 上*》作者:[元]丘处机
- 忍泪窗前-- 出自《南乡子 寄刘仲泽》作者:[元]张弘范
- 矮窗前。-- 出自《梅花引·千里月》作者:[宋]刘均国
- 绮窗前。-- 出自《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作者:[宋]苏轼
- 窗前风洞开。-- 出自《和从驾登云居寺塔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移灯背月穿金缕。-- 出自《桃源忆故人·移灯背月穿金缕》作者:[宋]王千秋
- 穿金透石,空外呈祥。-- 出自《行香子 谢圣水会众》作者:[元]王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