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谕临蒸县官》 临蒸邑治绝殊方,嶪重山碧翠行。

临蒸邑治绝殊方,嶪重山碧翠行。

意思:临蒸邑治理与异域,重山碧翠行险峻。

出自作者[明]朱元璋的《谕临蒸县官》

全文创作背景

《谕临蒸县官》是明朝初期朱元璋的一道诏令。其创作背景与明朝初年的社会状况和朱元璋的治国理念有关。 首先,明朝初年,经过元末的战争和混乱,社会经济残破不堪,民不聊生。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十分注重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以改善民生。 其次,朱元璋对官员的贪腐行为深恶痛绝。他主张清廉为政,对贪污腐败的官员给予了严厉的惩处。 因此,《谕临蒸县官》的创作背景是朱元璋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官员行为,表达了对清廉为政的期望和对贪腐行为的警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临蒸邑治绝殊方,嶪重山碧翠行。
溪曲羊肠岚杂雾,树蟠龙体雨飞汤。
墨云隙处天澄水,苍海空中日曜阳。
好把寸心问民瘼,当迁离瘴任潇湘。
作者介绍 朱元璋简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称明太祖,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关键词解释

  • 重山

    读音:chóng shān

    繁体字:重山

    意思:重叠的山。
      ▶晋·左思《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张元干《菩萨

  • 绝殊

    读音:jué shū

    繁体字:絕殊

    意思:(绝殊,绝殊)

     1.特殊;突出。
      ▶《史记•孝武本纪》:“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毋绝殊者,而天子独喜。”
      ▶清·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其文皆无绝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