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病骨》 物色乃可怜,所悲非故邑。

物色乃可怜,所悲非故邑。

意思:颜色是可怜,所以悲伤不是故乡。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病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病骨瘦始轻,清虚日来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的佳作。诗中通过描绘病体初愈的感受,以及在僧阁之上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病骨瘦始轻,清虚日来人”描绘了诗人的身体状况。病愈后的瘦弱身形似乎变得轻盈,而清虚的内心世界也随着身体的康复而显现出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身体健康的欣喜和对清虚心灵的追求。 “今朝僧阁上,超遥久风立”是描绘诗人站在僧阁上远眺的景象。他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独自在风中站立,感受着久风带来的清凉。这句诗展现了诗人的超脱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茂林榴萼红,细雨离黄湿”描绘了茂林中的石榴树,果实成熟,红艳艳的萼片在雨后显得更加鲜艳。而细雨将石榴花打落,黄色的花瓣沾染上雨水,显得更加湿润。这句诗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一句“物色乃可怜,所悲非故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他认为自然和生活的物色是如此可爱,令人怜惜。然而,他所悲叹的并非故邑的自然景色,而是那些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和情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病体康复、僧阁远眺、石榴红艳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病骨瘦始轻,清虚日来人。
今朝僧阁上,超遥久风立。
茂林榴萼红,细雨离黄湿。
物色乃可怜,所悲非故邑。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物色

    读音:wù sè

    繁体字:物色

    短语:觅 摸索 搜索 搜寻 追寻 寻 搜求 按图索骥 搜 找寻 找 摸 索 招来 查寻 查找 检索

    英语:look out for

    <
  • 可怜

    读音:kě lián

    繁体字:可憐

    短语:怜 惜 体恤 怜惜 悯 不忍 同病相怜

    英语:pitiful

    意思:(可怜,可怜)

     1.值得怜悯。

  • 乃可

    读音:nǎi kě

    繁体字:乃可

    意思:
     1.竟可。
      ▶《列子•汤问》:“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2.才可。
      ▶《百喻经•倒灌喻》:“昔有一人患下部病,医言当须倒灌乃可瘥

  • 故邑

    读音:gù yì

    繁体字:故邑

    意思:
     1.原来的封邑。
      ▶《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2.故乡所在的都邑。
      ▶《史记•魏豹彭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