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

意思:黔江秋水浸云霞,只有在慈航没迷路。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送义舟师却还黔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黔江秋水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悟和思考。 首句“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描绘了黔江秋水的景象,水色浸透了云霓的色彩,表现出水的清澈和天空的明净。而“独泛慈航路不迷”则表达了诗人独自泛舟江上的宁静和自信,即使没有导航,也不会迷失方向。 “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咒浪花低”这两句描绘了黔江两岸的景色,猿猴和蛟龙仿佛在注视着诗人的行动,林叶被风吹动,浪花低垂。这些生动的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场景。 “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悟,他像莲花一样半开半合,不断领悟人生的真谛,同时也喜欢带着新诗去问菊,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最后两句“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则表达了诗人对黔江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觉得黔江的山景很像灵鹫山,于是穿着山屐登上丹梯去欣赏美景。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贯穿了整首诗。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黔江秋水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黔江秋水浸云霓,独泛慈航路不迷。
猿狖窥斋林叶动,蛟龙闻咒浪花低。
如莲半偈心常悟,问菊新诗手自携。
常说摩围似灵鹫,却将山屐上丹梯。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慈航

    读音:cí háng

    繁体字:慈航

    英语:merciful ferry; way of salvation

    意思: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南朝·梁·

  • 黔江

    读音:qián jiāng

    繁体字:黔江

    意思:
     1.水名。
      ▶贵州·乌江流入四川境,亦称黔江。
      ▶唐·韩愈《送灵师》诗:“寻胜不惮险,黔江屡洄沿。”
     
     2.水名。
      ▶

  • 云霓

    读音:yún ní

    繁体字:雲霓

    英语:rain clouds

    意思:(云霓,云霓)
    亦作“云蜺”。
     
     1.虹。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航路

    读音:háng lù

    词语解释

    ⒈  船只、飞机航行的路线:航路畅通。

    国语辞典

    航路[ háng lù ]

    ⒈  船只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