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赓圣代中和颂,更草前贤封禅篇。
意思:已经体现当代中和颂,另外草先贤封禅篇。
出自作者[宋]傅察的《天宁节后筵口号》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皇帝的感激和赞美的诗,描绘了皇帝的恩泽如同流虹般降临,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福祉。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流虹”、“湛露”、“击壤”、“非烟”等,生动地描绘了皇帝的恩泽如同神迹般降临,给人民带来了欢声笑语和祥瑞之气。
首联“流虹启圣际千年,湛露洪恩下九天”,以流虹和湛露为喻,表达了皇帝的恩泽如同流虹般降临,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福祉。湛露象征着皇帝的恩泽如同甘露般滋润着人民的生活。这一比喻既表达了皇帝的仁爱和慈悲,也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颔联“腾踏欢声来击壤,氤氲瑞色散非烟”,描绘了人民在皇帝的恩泽下欢声笑语,如同在土地上跳跃般欢快。同时,氤氲瑞色散非烟的景象也象征着祥瑞之气弥漫,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颈联“已赓圣代中和颂,更草前贤封禅篇”,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盛世的歌颂,同时也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之情。诗人希望继续传承前贤的颂歌,为皇帝歌功颂德。
尾联“四海岂知蒙帝力,春台此日倍熙然”,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在皇帝的治理下生活更加美好。四海安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皇帝的治理和恩泽。春台熙熙攘攘,象征着人民生活的繁荣和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激和赞美之情的诗歌,表达了人民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诗人将皇帝的恩泽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盛世的赞美和对前贤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