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隋堤柳》 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

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

意思:两岸垂杨三百里,只会画最相宜。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隋堤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景色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首句“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直接描绘了景色,用“夹岸垂杨”四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柳树沿着河岸垂下的景象,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柳树的美丽渲染到极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景的赞叹。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作者因为自己的流落而感到自嫌,这可能暗示着作者曾经经历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现在他急切地想要回归家乡,却发现已经错过了美好的春天。这里用“二月时”来比喻美好的时光,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惋惜和遗憾。 整首诗以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对景色的描绘,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画卷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色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
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垂杨

    读音:chuí yáng

    繁体字:垂楊

    英语:weep Simon poplar

    意思:(垂杨,垂杨)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齐·谢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

  • 相宜

    读音:xiāng yí

    繁体字:相宜

    英语:congeniality

    意思:合适。
      ▶汉·蔡邕《独断》卷上:“春荐韭卵,夏荐麦鱼,秋荐黍豚,冬荐稻鴈,制无常牲,取与新物相宜而已。”
     

  • 百里

    读音:bǎi lǐ

    繁体字:百裏

    英语:a surname

    意思: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
      ▶《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

  • 夹岸

    读音:jiā àn

    繁体字:夾岸

    意思:(夹岸,夹岸)
    水流的两岸;堤岸的两边。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唐·杜牧《隋堤柳》诗:“夹岸垂杨三

  • 三百

    读音:sān bǎi

    繁体字:三百

    意思:《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 应图

    读音:yìng tú

    繁体字:應圖

    意思:(应图,应图)

     1.应合图谶。
      ▶汉·班固《典引》:“若乃嘉谷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谍,穷祥极瑞者,朝夕垧牧。”
      ▶《旧唐书•礼仪志三》:“天祚我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