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夜四鼓玩月》 谁送苕溪来枕畔,轻裘短棹水云乡。

谁送苕溪来枕畔,轻裘短棹水云乡。

意思:谁送苕溪来枕头,轻衣短划着水云乡。

出自作者[宋]陈宓的《秋夜四鼓玩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恬淡。 首句“琅玕衣袂竹方床”,琅玕,是一种像玉的竹子,常用来比喻竹制的家具,如床、几、椅等。诗人躺在竹制的家具上,舒适地享受着竹带来的清凉。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热恼肝脾顿得凉”一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从炎热中解脱出来的舒适感。热恼,指炎热的烦恼。肝脾,代指身体,因为炎热而感到烦躁不安,现在一下子就得到了清凉,烦恼也随之消散。 “谁送苕溪来枕畔”一句,苕溪,这里指清澈的溪水。诗人似乎在问谁送来了溪水,让他枕畔的水声陪伴他度过炎热的夏天。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轻裘短棹水云乡”一句,“轻裘”表示诗人的穿着轻便,“短棹”则暗示他在水边或水上活动。他在这水云乡的地方,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恬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躺在竹制的家具上,享受自然之美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恬淡。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哲理,只有自然、清新、生动的形象,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琅玕衣袂竹方床,热恼肝脾顿得凉。
谁送苕溪来枕畔,轻裘短棹水云乡。

关键词解释

  • 水云

    引用解释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

  • 苕溪

    读音:tiáo xī

    繁体字:苕溪

    意思:水名。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为东苕,出天目山之北者为西苕。两溪合流,由小梅、大浅两湖口注入太湖。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罗隐《寄第五尊师》诗:“苕溪烟月久

  • 枕畔

    读音:zhěn pàn

    繁体字:枕畔

    意思:枕边。
      ▶《全唐诗》卷七九五载《韩熙载客》诗:“最是五更留不住,向人枕畔着衣裳。”
      ▶宋·苏舜钦《师黯以彭甘五子为寄因怀四明园中此果甚多偶成长句以为谢》:“枕畔冷香通

  • 云乡

    读音:yún xiāng

    繁体字:雲鄉

    意思:(云乡,云乡)
    白云乡,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炼或高士隐居之所。
      ▶唐·陈子昂《续唐故中岳体玄先生潘尊师碑颂》:“有唐·高宗兮天子之光,好道乐仙兮思彼云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