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令诗》 复子明辟致仕。

复子明辟致仕。

意思:成王归位退休。

出自作者[魏晋]曹丕的《令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哀悼丧乱之痛,对下层百姓失去家园的悲惨境遇表示同情,并表达了诗人愿意顺应时机,为民请命,辞官归隐,以期天下太平的愿望。 首句“丧乱悠悠过纪。”描绘了动乱持续不断,持续蔓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动乱带来的混乱和痛苦的深深忧虑。第二句“白骨从横万里。”进一步描绘了动乱带来的惨状,白骨遍地,触目惊心,这是对战争和灾难的生动写照。 接下来的四句“哀哀下民靡恃。吾将以时整理。复子明辟致仕。”表达了诗人的同情和决心,诗人对下层百姓失去家园的悲惨境遇表示同情,并表达了愿意顺应时机,为民请命,整理乱世,恢复秩序的愿望。最后一句“复子明辟致仕。”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辞官归隐,以期天下太平的愿望。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动乱带来的惨状和对百姓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济世情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清醒认识和冷静思考,体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丧乱悠悠过纪。
白骨从横万里。
哀哀下民靡恃。
吾将以时整理。
复子明辟致仕。
作者介绍 曹丕简介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关键词解释

  • 子明

    读音:zǐ míng

    繁体字:子明

    意思:
     1.桑树的别名。传说三国·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越里,缆舟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唿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繫,方见烹臛,虽然尽南

  • 致仕

    读音:zhì shì

    繁体字:緻仕

    英语:resign from an official post

    意思:
     1.辞去官职。
      ▶《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
      ▶何休

  • 复子

    读音:fù zǐ

    繁体字:復子

    意思:(复子,复子)
    见“复子明辟”。

    造句:

  • 明辟

    读音:míng bì

    繁体字:明辟

    意思:I
    明法,严明法律。
       ▶《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
    II

     1.明君。
       ▶《书•洛诰》:“朕复子明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