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刁晾纯挽歌词二章》 史观郎闱得谢归,桓桓筋力未全衰。

史观郎闱得谢归,桓桓筋力未全衰。

意思:历史观郎闱得感谢回家,桓桓体力没有完全减弱。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刁晾纯挽歌词二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史观郎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联“史观郎闱得谢归,桓桓筋力未全衰。”描绘了史观郎辞官归隐后,虽然年龄已高,但体魄仍然健硕,精力旺盛。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颔联“园林笑傲笙歌拥,山水追寻几杖随。”描绘了史观郎在园林中逍遥自在,欣赏笙歌的场景,以及他追随着山水,拄着手杖游玩的情景。这展现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他洒脱不羁、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颈联“尺牍百封虚有意,文章十帙更传谁。”表达了史观郎对过去的回忆。他收到了许多的书信和文章,但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不再有意义。这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尾联“余花自出藏春坞,一点青灯照繐帷。”描绘了史观郎在夜晚独自坐在藏春坞中,一盏青灯照亮着室内的帷帐。这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史观郎辞官归隐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展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洒脱不羁、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史观郎闱得谢归,桓桓筋力未全衰。
园林笑傲笙歌拥,山水追寻几杖随。
尺牍百封虚有意,文章十帙更传谁。
余花自出藏春坞,一点青灯照繐帷。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史观

    读音:shǐ guān

    繁体字:史觀

    意思:(史观,史观)
    即史馆。
      ▶南朝·梁·沈约《到着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
      ▶宋·曾巩《贺蹇周辅授馆职》:“窃审奉被诏函,进登史观。”参见“史馆”。

  • 桓桓

    读音:huán huán

    繁体字:桓桓

    英语:mighty

    意思:
     1.勇武、威武貌。
      ▶《书•牧誓》:“勗哉夫子!尚桓桓。”
      ▶孔传:“桓桓,武貌。”
      ▶晋

  • 郎闱

    读音:láng wéi

    繁体字:郎闈

    意思:(郎闱,郎闱)
    郎官的公署。亦谓作郎官。
      ▶南朝·齐·谢朓《酬德赋》:“尔腰戟于戎禁,我拂剑于郎闱。”
      ▶宋·王安石《贺运使转官启》:“跻荣中旨,进秩郎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