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江州孙膳部归阙兼寄承旨侍郎》 归见鳌头如借问,为言枨也减刚肠。

归见鳌头如借问,为言枨也减刚肠。

意思:回去见鳌头如上前打听,为说明枨的减少刚肠。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送江州孙膳部归阙兼寄承旨侍郎》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九江为郡鬓成霜,淮海相逢共黯伤》是一首表达离别与思念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在九江做官,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情绪。 首联“九江为郡鬓成霜,淮海相逢共黯伤”,直接点明作者在九江做官,而与友人分别让他感到悲伤。同时,他也表达出与友人在此地相遇的喜悦,但这种喜悦却被离别的伤感所冲淡。 颔联“放逐翰林同李白,蹉跎郎署是冯唐”,这两句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坎坷与无奈。他被放逐到翰林院,与李白有过相似的遭遇,而如今在郎署这个地方虚度时光,如同冯唐一样。 颈联“才名各负诗千首,离别无辞酒一觞”,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和友人都有着才华横溢,诗名远扬。然而,由于离别,他们只能以酒浇愁。 尾联“归见鳌头如借问,为言枨也减刚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回到家乡后能够再次相见。同时,他也暗示自己因为离别而变得更为柔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九江做官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江为郡鬓成霜,淮海相逢共黯伤。
放逐翰林同李白,蹉跎郎署是冯唐。
才名各负诗千首,离别无辞酒一觞。
归见鳌头如借问,为言枨也减刚肠。
作者介绍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鳌头

    读音:áo tóu

    繁体字:鰲頭

    英语:the first place

    意思:(鳌头,鳌头)
    亦作“鰲头”。
     
     1.唐·宋时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立于镌有巨鰲的殿陛石正中

  • 借问

    读音:jiè wèn

    繁体字:借問

    英语:may I ask

    意思:(借问,借问)

     1.犹询问。
      ▶《宋书•萧惠开传》:“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

  • 刚肠

    读音:gāng cháng

    繁体字:剛腸

    意思:(刚肠,刚肠)
    指刚直的气质。
      ▶《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张铣注:“刚肠,谓彊志也。”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