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醉蓬莱·正才过七夕》 正才过七夕,又近中元,素秋时候。

正才过七夕,又近中元,素秋时候。

意思:正刚过七夕,最近又问元,素秋时节。

出自作者[宋]杨无咎的《醉蓬莱·正才过七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七夕、中元、素秋等节气为背景,描绘了月皎风高、灏气澄凝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清白、仁厚、勋旧等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黔黎百姓的关爱和对丰收的期盼。 首先,诗中描绘了七夕过后,又近中元的季节变化,素秋时节的凉爽和清新。月皎风高的景象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而灏气澄凝则描绘了清新的空气和澄明的感觉。这些描绘为诗歌营造了一种清新的氛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其次,诗歌中表达了对清白、仁厚等品质的赞美。其中,“是谁清白,应此□□秀”一句,表达了对清白品质的赞美和对秀美事物的向往。而“味洗膏粱,才侔沈谢,三朝勋旧”则表达了对勋旧品质的赞美,强调了历史悠久的重要性。这些赞美之情贯穿整首诗歌,让人感到诗歌的情感真挚而深沉。 此外,诗歌中还表达了对黔黎百姓的关爱和对丰收的期盼。“政归仁厚”表达了对仁政的追求和对百姓的关爱,“化格黔黎”则表达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而“愿与寰区,共资膏泽,岁岁称眉寿”则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情感表达让人们感到诗歌的人文关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最后,诗歌中还提到了孝感灵泉,这可能是指当地的一种泉水,具有孝感文化背景。这种描述为诗歌增添了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让人感到诗歌的丰富多样和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文、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追求,让人感到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正才过七夕,又近中元,素秋时候。
月皎风高,渐凉生襟袖。
灏气澄凝,是谁清白,应此秀。
味洗膏粱,才侔沈谢,三朝勋旧。
好是新来,日临连帅,化格黔黎,政归仁厚。
早祷群祠,有雨随车骤。
愿与寰区,共资膏泽,岁岁称眉寿。
孝感灵泉,涓涓不绝,斟为醇酎。

关键词解释

  • 中元

    读音:zhōng yuán

    繁体字:中元

    意思:I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唐·韩鄂《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

  • 素秋

    读音:sù qiū

    繁体字:素秋

    意思:
     1.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刘桢《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于水游。”
      ▶唐·杜甫《秋兴》诗之六:“瞿唐峡

  • 七夕

    读音:qī xī

    繁体字:七夕

    英语:Double Seventh Day

    意思:农历七月初七之夕。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旧俗妇女于是夜在庭院中进行乞巧活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正才

    读音:zhèng cái

    繁体字:正才

    意思:方才,刚刚。
      ▶《西游记》第四三回:“﹝行者﹞正才袖了帖子,往前再行;早有一个探海的夜叉,望见行者。”
      ▶《西游记》第五七回:“只有两个女人在家,正才煮了午饭。”<

  • 过七

    读音:guò qī

    繁体字:過七

    意思:(过七,过七)
    旧俗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死每七日则备一祭,谓之过七,至四十九日而止。”

  • 近中

    读音:jìn zhōng

    繁体字:近中

    意思:谓靠近凸透镜中间高而微平的平面;或谓距凹透镜的中心近。
      ▶《墨子•经说下》:“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
      ▶孙诒让间诂:“陈云

  • 元素

    读音:yuán sù

    繁体字:元素

    短语:

    英语:element

    意思:
     1.犹言本质;要素。
      ▶郑泽《杂诗五首答钝庵》:“象罔得真诠,巖扃守元素。良友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