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竹炉次韵》 手中一瓣非碌碌,传语此君惊世俗。

手中一瓣非碌碌,传语此君惊世俗。

意思:手中一瓣不是庸碌之辈,传语这你惊世俗。

出自作者[宋]吴则礼的《竹炉次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烧香这一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句“薰炉好妙非吾欲,古铜惟怜鼎三足。”诗人以古铜鼎三足的薰炉为引子,表达了对古朴、典雅的器物的喜爱。这里的“古铜”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鼎三足”则给人一种稳重、庄严的感觉,与“薰炉好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古朴、典雅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敬畏。 “手中一瓣非碌碌,传语此君惊世俗。”这句诗中,“手中一瓣”指的是烧香时手中的香炷,“非碌碌”则表达了诗人对香炷的珍视和独特性。这里的“此君”指的是竹子,因为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高雅、清新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的超越和对自然的敬畏。 “快烧笃耨置一床,枕上齁齁气味长。”这句诗中,“快烧笃耨”表达了诗人对烧香的期待和享受,“置一床”则暗示了诗人对烧香环境的舒适和惬意。这里的“齁齁气味长”则形象地描绘了烧香时产生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的情景,给人一种舒适、愉悦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烧香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最后两句“似是马曹真未会,不唤此君闻妙香。”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可能像马曹一样无法真正理解烧香的妙处,但即使如此,他仍然希望能够通过“此君”(竹子)来感受妙香。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谦虚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烧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的笔触细腻,语言优美,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珍视,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薰炉好妙非吾欲,古铜惟怜鼎三足。
手中一瓣非碌碌,传语此君惊世俗。
快烧笃耨置一床,枕上齁齁气味长。
似是马曹真未会,不唤此君闻妙香。

关键词解释

  • 传语

    读音:chuán yǔ

    繁体字:傳語

    意思:(传语,传语)
    传话。
      ▶《国语•周语上》:“百工谏,庶人传语。”
      ▶韦昭注:“百工卑贱,见时得失不得达,传以语王也。”
      ▶《后汉书•清河王刘庆传

  • 碌碌

    读音:lù lù

    繁体字:碌碌

    短语:一无所长 凡庸 差劲 志大才疏 无能 低能

    英语:busy

    意思:
     1.多石貌。
      ▶《汉官仪》卷下引汉·马第

  • 世俗

    读音:shì sú

    繁体字:世俗

    短语:俗 粗鄙 无聊 庸俗 百无聊赖 俗气 粗俗

    英语:profane

    意思:
     1.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