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史十首 韩子》 官来泷吏休相诮,天要潮人识孟轲。

官来泷吏休相诮,天要潮人识孟轲。

意思:官来拢官吏休假互相责骂,天要潮州人认识孟轲。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读史十首 韩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古代南方荒野放逐的官员,以及佞臣和正直的官员之间的对比。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公正和正直的赞美。 首句“自古南荒窜逐色,佞臣元少直臣多”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剧和讽刺的历史场景,其中佞臣和正直的官员同时被流放到南荒之地。诗句中的“南荒”指的是南方荒凉偏远的地方,暗示了这些官员被贬谪到这个地方,而“佞臣”和“直臣”则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佞臣通常善于逢迎拍马,善于钻营取巧,而正直的官员则坚守原则,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 接下来的诗句“官来泷吏休相诮,天要潮人识孟轲”则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泷吏是负责管理南荒之地的人员,他们可能会对官员们有所苛责,但诗句暗示了这是天意,是老天要让这些被流放的人认识孟轲。孟轲是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主张公正、仁爱和正义,这与正直的官员们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诗句表达了老天要让这些官员在南荒之地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上的悲剧和讽刺,表达了对公正和正直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尤其是在面对困境和挑战的时候。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古南荒窜逐过,佞臣元少直臣多。
官来泷吏休相诮,天要潮人识孟轲。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孟轲

    读音:mèng kē

    繁体字:孟軻

    详细释义:人名。(公元前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学于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之说,后世尊称为『亚圣』。

  • 泷吏

    读音:lóng lì

    繁体字:瀧吏

    意思:(泷吏,泷吏)

     1.长驻急流边以保行舟安全的小吏。
      ▶唐·韩愈《泷吏》诗:“往问泷头吏:潮州尚几里,行当何时到,土风复何似?泷吏垂手笑,官何问之愚!”宋·梅尧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