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友封体》 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意思:频频听到动大门锁,桃叶知道生气不敢迎。

出自作者[唐]元稹的《友封体》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美丽和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夏夜的深深喜爱和欣赏。 首句“雨送浮凉夏簟清”描绘了夏夜的雨送来了凉意,使得竹席也变得清凉。这句诗以视觉和触觉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夏夜的凉爽和舒适。 “小楼腰褥怕单轻”这句诗则以小楼的床褥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夏夜的敏感和细腻。这句诗通过一个轻薄的床褥可能无法抵挡夏夜的凉意,暗示了诗人对于夏夜的凉爽和舒适感到欣喜。 “微风暗度香囊转”这句诗描绘了微风的轻轻吹过,使得香气在夜晚中流转。这句诗以视觉和嗅觉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夏夜的宁静和香气。 “胧月斜穿隔子明”这句诗描绘了月亮斜挂在天空中的景象,月光透过窗户照进屋内,使得房间显得明亮。这句诗以视觉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夏夜的美景。 “桦烛焰高黄耳吠”这句诗则描绘了夜晚点燃蜡烛的场景,蜡烛的火焰高高升起,狗儿也跟着摇尾欢叫。这句诗以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温馨和欢乐。 最后两句“柳堤风静紫骝声”和“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则描绘了诗人走出小楼,来到柳堤上,听到了风中的马蹄声,同时也听到了门锁被频繁拨动的声音,暗示着有人来拜访。这两句诗以听觉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夜晚的动态和热闹。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从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生动地描绘了夏夜的美景和温馨,表达了诗人对夏夜的深深喜爱和欣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力,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送浮凉夏簟清,小楼腰褥怕单轻。
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
桦烛焰高黄耳吠,柳堤风静紫骝声。
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作者介绍 元稹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

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节度使等职。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诗辞言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代表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关键词解释

  • 频频

    读音:pín pín

    繁体字:頻頻

    英语:repeatedly

    意思:(频频,频频)

     1.成群结队貌。
      ▶宋·王安石《次韵吴季野再见寄》:“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

  • 中门

    读音:zhōng mén

    繁体字:中門

    英语:a middle door

    意思:(中门,中门)

     1.内、外门之间的门。
      ▶《周礼•天官•阍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