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元稹》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意思:不同于之前的儿子,久要发誓不欺诈。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赠元稹》

全文赏析

有节秋竹竿《赠元稹》是一首五言古诗。首联言:“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以此推论,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诗人任左拾遗,仍充翰林学士。诗通篇谈论他与元稹的深厚友情及元稹的为人。这两句是说,元稹安恬平静,与世无争,如无波之井水;气节如竹之刚直清高。以形象表达情意,比喻贴切、生动、鲜明,意境称佳。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url=][/url]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之子

    读音:zhī zǐ

    繁体字:之子

    英语:Clouet

    意思:这个人。
      ▶《诗•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郑玄笺:“于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马。”
      ▶晋·潘岳

  • 于是

    读音:yú shì

    繁体字:於是

    英语:upon that

    意思:(参见于是)

     1.如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

  • 要誓

    读音:yào shì

    繁体字:要誓

    意思:
     1.订立盟誓。
      ▶《周礼•春官•诅祝》“盟诅”汉·郑玄注:“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会荆州出步骑万人来攻城,袭乃悉召

  • 不谖

    读音:bù xuān

    繁体字:不諼

    意思:(不谖,不谖)
    不忘。
      ▶《诗•卫风•淇奥》:“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
      ▶毛传:“谖,忘也。”
      ▶唐·韩愈《江汉答孟郊》诗:“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