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

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

意思:哪里还能分道路,这同时也承认池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登高望远,欣赏美景,与朋友欢聚的诗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万重云树”、“冰铺湖水”、“绊惹舞人”、“勾留醉客”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连天际海白皑皑,好上高楼望一回”描绘了辽阔无垠的雪景,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远眺的愿望。 颔联“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迷茫,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依赖。 颈联“万重云树山头翠,百尺花楼江畔开”则描绘了更为细致的景色,从翠绿的山头到江畔的花楼,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尾联“别有故情偏忆得,曾经穷苦照书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穷苦生活的感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热爱和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连天际海白皑皑,好上高楼望一回。
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
万重云树山头翠,百尺花楼江畔开。
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汀沙玉作堆。
绊惹舞人春艳曳,勾留醉客夜徘徊。
偷将虚白堂前鹤,失却樟亭驿后梅。
别有故情偏忆得,曾经穷苦照书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此时

    读音:cǐ shí

    繁体字:此時

    英语:now

    意思:(此时,此时)
    这时候。
      ▶《后汉书•刘玄传》:“﹝韩夫人﹞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唐·白居易《琵琶记》:“别

  • 道路

    读音:dào lù

    繁体字:道路

    短语:蹊 道 程 途

    英语:road

    意思:
     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
      ▶《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

  • 分道

    读音:fēn dào

    繁体字:分道

    意思:
     1.谓分走不同的道路。
      ▶《汉书•常惠传》:“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
      ▶唐·韩愈《京尹不臺参答友人书》:“赤令尚与中丞分道而行,何况京尹。”<

  • 池台

    读音:chí tái

    繁体字:池檯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