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意思:不胜攀折惆怅年华,红树木南看到海边。

出自作者[唐]陈陶的《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南方风光和景色的诗,通过对各种景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南方风光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三株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诗人用“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来形容三株树在世间所展现的风光,赤城闲则形象地描绘了树下的风光。这种描绘方式既生动又形象,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赞美之情。 其次,诗中通过对刺桐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用“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来形容刺桐花的美艳,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深情又真挚,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念之情。 此外,诗中还通过对其他景物的描绘,如刘公醉玉山、海曲春深满郡霞、猗猗小艳夹通衢等,表达了诗人对南方风光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些描绘方式既形象又生动,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真挚、形象、生动的诗,通过各种景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南方风光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
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
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
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
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
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
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
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
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
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
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
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关键词解释

  • 攀折

    读音:pān zhé

    繁体字:攀折

    英语:pull down and break off

    意思:拉折;折取。
      ▶南朝·梁简文帝《折杨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意,并为久相思。

  • 红树

    读音:hóng shù

    繁体字:紅樹

    短语:桃树 漆树 冬青 吐根 柠檬 苏木 圣诞树 栗树 七叶树 梨树 月桂树 木棉树 椰子树 芭蕉 白桦 枇杷 白杨树 女贞 柚木 杏树 卫矛 银杏树 木菠萝 紫

  • 不胜

    读音:bù shèng

    繁体字:不勝

    短语:老 坏 好 不行 稀 雅 殊 生 很 那个 特别 百般 深 蛮 挺 可怜 慌 格外 杀 酷 死去活来 十分 充分 非常 煞 异常 怪 不得了 万分

  • 看见

    读音:kàn jiàn

    繁体字:看見

    短语:映入眼帘 触目 见 睹

    英语:to see

    意思:(看见,看见)
    看到。
      ▶《朱子语类》卷七二:“我却不见雀

  • 海涯

    读音:hǎi yá

    繁体字:海涯

    意思:海边。
      ▶宋·苏轼《寄高令》诗:“田园知有儿孙委,蚤晚扁舟到海涯。”
      ▶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王天碧》:“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裤》歌谣遍海涯。”
      ▶许地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