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旃檀像赋》 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

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

意思:万人从渠索释迦,追求幸福有时与福气遇到。

出自作者[宋]家铉翁的《为旃檀像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佛教的深度思考和感悟,通过描绘旃檀佛像与释迦牟尼佛像的关系,以及人与镜、木人与形像等比喻,表达了对佛教真理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这是对旃檀佛像和释迦牟尼佛像的描绘,强调了他们的本质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真理的理解,即真身是真理,幻身是表现形式,两者并不矛盾。 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这是对旃檀佛像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佛像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这是对这种关系的进一步阐述,指出人离开后,镜中形像也随之消失,佛像与人的形象也变得模糊不清。 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这是对佛教真理的进一步阐述,强调了佛教真理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神通妙用。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这是对佛教的福报观念的描绘,指出人们可以通过寻求佛教真理来获得福报。 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这是对佛教真理的进一步阐述,强调了佛教真理如同明月行太空,人们应该放下执着,追求真理而不是外在的东西。 最后,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这是对佛教真理的总结,强调了真幻两忘、如来无来无去的特点,即佛教真理超越语言和形式,无法用言语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佛教智慧的赞美。通过描绘旃檀佛像与释迦牟尼佛像的关系、人与镜、木人与形像等比喻,作者强调了佛教真理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神通妙用等特点。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追求真理和福报的赞美,以及对放下执着、追求超越的追求。这首诗充满了对佛教智慧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
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
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
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
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
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
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
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
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
君不见佛书九译来中原,妙处乃以无言传。
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说,非说之说三十二相全。

关键词解释

  • 释迦

    读音:shì jiā

    繁体字:釋迦

    英语:sakya

    意思:(释迦,释迦)

     1.印度种族名。
      ▶释迦牟尼即出生于此族。参阅《释氏要览》。
     
     2.释迦牟尼

  • 求福

    读音:qiú fù

    繁体字:求福

    意思:求神赐福。
      ▶《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国语•周语上》:“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
      ▶汉·班固《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

  • 有时

    读音:yǒu shí

    繁体字:有時

    短语:奇迹 有时候 偶发

    英语:sometimes

    意思:(有时,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