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仲秉再用前韵为梅解嘲复和之》 不但一花高一世,更看嘉实满青枝。

不但一花高一世,更看嘉实满青枝。

意思:不只是一个花高一世,再看嘉充满青树枝。

出自作者[宋]张栻的《仲秉再用前韵为梅解嘲复和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春天的,它以一种深情而内敛的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尊重和敬仰。 首句“东君岂是结新知”,诗人以“东君”来称呼春天,这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对春天的尊称。这里的“岂是结新知”则表达了春天并非是通过新结识的朋友来展示自己的力量,而是以其自然的、无为的力量,使万物复苏。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春天的自然性和无为性,而非需要通过人为的方式去推动万物生长。 “谁共群芳较疾迟”一句,诗人似乎在询问,谁能够与群芳一同欣赏春天的疾速与迟缓?这里的“疾”和“迟”在这里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们不仅代表春天的季节变化,更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衰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接下来的两句“不但一花高一世,更看嘉实满青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仰。这两句诗中,“不但一花”强调了春天的慷慨和无私,它不仅赋予了每一朵花生命,而且让每一朵花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历程。“更看嘉实满青枝”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成果,它不仅让花朵绽放,更让果实满枝,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赞美了春天的自然、慷慨和生命的力量。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仰。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深情,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君岂是结新知,谁共群芳较疾迟。
不但一花高一世,更看嘉实满青枝。
作者介绍
张栻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东林党领袖”和“宋代人才辈出时期的巨匠之一”。

为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作出了贡献:张栻生活在宋朝政治风波中,在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曾任太学博士、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务,提倡“变法”以革除官僚腐败,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张栻还致力于文化繁荣,著有《仪礼注疏》、《周易集注》等大量著作,对后世文化和儒家学派影响深远。

具有前瞻性和独特见解:张栻在政治和哲学上的思想非常前卫,提出了“尊王攘夷”的主张,并且主张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他重视世界观的深入挖掘,创立了“格物致知”的哲学理论,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独特见解。

有争议的言论:张栻在其言论中,曾有所谓“义胆忠肝派”和“独立自主”的言辞,对封建礼法和等级制度持反对态度,引起了当时社会权贵的反感。此外,在历史上,张栻也因为一些政治错误而被人诟病,如早年与王安石等人合作推动“新法”,未能取得成功,反而招致了很多非议。

关键词解释

  • 嘉实

    读音:jiā shí

    繁体字:嘉實

    意思:(嘉实,嘉实)
    佳美的果实。
      ▶南朝·梁·丘迟《芳树诗》:“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
      ▶唐·谢偃《高松赋》:“流膏可咀,嘉实可荐。”
      ▶明·刘基《

  • 一世

    读音:yī shì

    繁体字:一世

    短语:期 时期 时 时代 秋

    英语:generation

    意思:
     1.犹一代。
      ▶《左传•昭公元年》:“一世无道,

  • 不但

    读音:bù dàn

    繁体字:不但

    短语:不独

    英语:not only ( ... but also ... )

    意思:连词。不仅,不只是。常表示递进。用在复句的上半句里,下半句通

  • 一花

    引用解释

    1.开花一次。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 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 。”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

    2.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

  • 实满

    读音:shí mǎn

    繁体字:實滿

    意思:(实满,实满)
    充实。
      ▶《墨子•辞过》:“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

    解释:1.充实。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