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意思:方丈如果能来探病,不妨兼有散花天。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纱笼灯下道场前》是一首描绘禅修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在纱笼灯下,独自持斋坐禅,忘却身外世界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行。 首联“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道场前的纱笼灯下,日夜修行,持斋坐禅,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禅修心境。 颔联“无复更思身外事,未能全尽世间缘”,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已经忘却身外世界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即未能全尽世间缘。 颈联“明朝又拟亲杯酒,今夕先闻理管弦”,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当下的享受。他期待着明朝的杯酒之欢,同时也享受着今晚的音乐之乐,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尾联“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诗人表示,如果方丈能够来探望他,他也不介意为对方散花,表现出一种豁达和包容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豁达包容的精神。通过描绘自己在纱笼灯下持斋坐禅的场景,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专注内心的修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坐禅。
无复更思身外事,未能全尽世间缘。
明朝又拟亲杯酒,今夕先闻理管弦。
方丈若能来问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散花

    读音:sàn huā

    繁体字:散花

    意思:I

     1.使花朵飘散。
       ▶南朝·梁简文帝《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2.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
       ▶《魏

  • 方丈

    读音:fāng zhàng

    繁体字:方丈

    英语:abbot

    意思:
     1.一丈见方。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白傅葬龙门山,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