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呈万菴十章·炉鼎》 真空平等硃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

真空平等硃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

意思:真空平等朱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

出自作者[宋]白玉蟾的《呈万菴十章·炉鼎》

全文赏析

这首诗《须信先天事事无,阴阳陶铸此形模》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炼丹术为背景,探讨了人生的真谛。炼丹术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追求长生不老、成仙成道的神秘技艺,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本质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 首联“须信先天事事无,阴阳陶铸此形模”,表达了作者对“先天”的信仰,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无始无终的,没有固定的形态和属性。阴阳是炼丹术中常见的术语,代表了物质和能量的两种基本状态。这里,作者用阴阳来描绘生命的形成和变化,表达了生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观念。 颔联“真空平等硃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进一步描述了炼丹的器具和过程。真空和平等是炼丹术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无物质、无属性的状态。硃砂鼎和偃月炉则是炼丹的器具,偃月炉是一种特殊的炉子形状,具有特殊的功效。这里作者用“真空平等”和“硃砂鼎”、“虚彻灵通”的偃月炉来描绘炼丹的过程,表达了炼丹术追求无物质、无属性的境界。 颈联“九窍可风坛墠暖,二时失火药材枯”,通过描述炼丹过程中的现象来表达炼丹术的原理。九窍是指人体的九个窍孔,炼丹术中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调和九窍,使身体更加健康。这里作者用“可风坛墠暖”来描绘这种状态,表达了炼丹术追求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的境界。同时,“二时失火药材枯”则表达了药材失去功效的后果,暗示了炼丹术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超越时间的精神境界。 尾联“只兹一点无明燄,炼出人间大丈夫”,点明了主题,即炼丹术的核心在于“无明燄”,即去除一切烦恼、迷惑的火焰。通过修炼,可以炼出大丈夫,即具有高尚品德和智慧的人。这里作者用“人间大丈夫”来表达炼丹术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炼丹术为背景,通过描述炼丹的过程和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和宇宙规律的深刻思考。它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超越物质、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这首诗富有哲理和启示意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须信先天事事无,阴阳陶铸此形模。
真空平等硃砂鼎,虚彻灵通偃月炉。
九竅可风坛墠暖,二时失火药材枯。
只兹一点无明燄,炼出人间大丈夫。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

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

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他曾云游罗浮、武夷、天台、庐山,阁皂等地,寻师访友,学道修炼,经历过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辛岁月。他在云游途中,先后收留元长、彭耜、陈守默、詹继瑞为徒。据称‘四方学者,来如牛毛‘,影响日益扩大,自此打破自张伯端至陈楠以来南宗的单传历史。旋即复归武夷止止庵传道授法,正式创立金丹派南宗。

关键词解释

  • 灵通

    解释

    灵通 língtōng

    (1) [intelligent]∶神通,灵性

    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西游记》

    (2) [having quick access to information;well-informe

  • 真空

    读音:zhēn kōng

    繁体字:真空

    英语:vacuum

    意思:
     1.佛教语。一般谓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界限的境界。
      ▶南朝·陈徐陵《长干寺众食碑》:“自非道登正觉,安住于大般涅槃;行

  • 平等

    读音:píng děng

    繁体字:平等

    短语:一如既往 相同 一律 一样 均等 同 同义 如出一辙 等同 天下乌鸦一般黑 对等 平 无异 一模一样 一 等效 同样 一致 划一

    英语:

  • 硃砂

    读音:拼音:zhū shā

    硃砂的解释

    亦作“ 硃沙 ”。矿物名。旧称丹砂。炼汞的主要原料。色鲜红。可作颜料,亦供药用。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故又称辰砂。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谁人肯搭救。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 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