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聚贫家。

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聚贫家。

意思:吟诵攀翻到月斜,众人惊奇宝在穷人家。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个贫穷的诗人,他通过自己的诗歌才华,吸引了众多的赞赏和关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对贫寒生活的坚韧,以及他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和抗议。 首联“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聚贫家。”描绘了诗人夜以继日地吟诗作赋,直到月亮西斜,而他的诗歌如同珍宝一样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诗人的才华比作珍宝,凸显出其价值。 颔联“高才盍视宫中草,退士聊看屋角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尊重和对退隐生活的自得。诗人认为,那些在宫廷中担任官职的人应该关注他的诗歌,而那些已经退隐的人则可以欣赏他的屋角之花。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才华的尊重和对贫寒生活的自得。 颈联“未必园丁谙树性,更愁墨客笑姜芽。”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面临的困境。他担心那些精通植物学的文人墨客会嘲笑他的诗歌如同初生的姜芽一样稚嫩。这里诗人表达了他对批评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贫穷诗人的不公和忽视。 尾联“画堂金鼎熏兰麝,岂有天然韵可夸。”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画堂里的金鼎里熏着兰麝香,这显然是一个富贵人家的环境。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无法夸耀自己的天然韵味。这里再次表达了诗人对贫寒生活的无奈和抗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贫穷的诗人,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和抗议,以及对贫寒生活的坚韧。诗人的才华和坚韧精神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生活、才华和社会的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吟讽攀翻到月斜,众惊奇宝聚贫家。
高才盍视宫中草,退士聊看屋角花。
未必园丁谙树性,更愁墨客笑姜芽。
画堂金鼎熏兰麝,岂有天然韵可夸。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惊奇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驚奇

    短语:大惊小怪 骇然 怪 骇异 惊叹 惊愕 愕然 诧 奇 希罕 异 咋舌

    英语:amaze

    意思:(惊奇,惊奇)

  • 吟讽

    读音:yín fěng

    繁体字:吟諷

    意思:(吟讽,吟讽)

     1.作诗。亦谓作诗讽刺。
      ▶《宋书•袁粲传》:“好饮酒,善吟讽,独酌园庭,以此自适。”
      ▶唐·韩偓《<香奁集>序》:“大道入关,缃

  • 攀翻

    读音:pān fān

    繁体字:攀翻

    意思:攀援;攀折。
      ▶《文选•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诗》:“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张铣注:“翻,援也。”
      ▶唐·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别》诗:“驿亭三柳树,正

  • 到月

    读音:dào yuè

    繁体字:到月

    意思:
     1.直达天上。喻高。
      ▶唐·刘昭禹《冬日暮国清寺留题》诗:“高钟疑到月,远烧欲连星。”
     
     2.谓怀孕足月。
      ▶刘绍棠《青枝绿叶》七:“永

  • 贫家

    读音:pín jiā

    繁体字:貧家

    意思:(贫家,贫家)

     1.穷人家。
      ▶《墨子•贵义》:“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
      ▶唐·白居易《晚桃花》诗:“寒地生材遗校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