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和宿囊山三首》 老觉为僧差省事,韩公何必强冠巾。

老觉为僧差省事,韩公何必强冠巾。

意思:我觉得做和尚差省事,韩国公何必勉强戴头巾。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再和宿囊山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未能去葱岭跟随初祖修行,也不去蓬莱寻访洞宾,只求在山中修行,为老僧煎凤髓,教授弟子执牛耳等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 首联“未能葱岭从初祖,也不蓬莱访洞宾”,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之路的认知和理解。作者并未能去葱岭跟随初祖修行,也没有去蓬莱寻访洞宾,这似乎暗示了作者对于修行之路的理解和追求,更倾向于在山林中寻求自我解脱和超越。 颔联“煎凤髓须还此老,执牛耳更属何人”,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日常生活的场景。煎凤髓、执牛耳等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山中老僧的敬仰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修行之道的执着追求。 颈联“笈储丹药堤防病,案设图书粉饰贫”,描绘了作者山中生活的另一面。丹药、图书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追求和对于知识的渴望。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山中生活的简朴和清贫的接纳和欣赏。 尾联“老觉为僧差省事,韩公何必强冠巾”,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作者认为在山中修行比在朝为官要轻松省事得多,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于清净无为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诗中充满了对山林清净无为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之路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山中老僧的敬仰和尊重。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未能葱岭从初祖,也不蓬莱访洞宾。
煎凤髓须还此老,执牛耳更属何人。
笈储丹药堤防病,案设图书粉饰贫。
老觉为僧差省事,韩公何必强冠巾。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省事

    读音:shěng shì

    繁体字:省事

    短语:地利 两便 便当 轻便 便利 方便 便 近水楼台先得月 省心

    英语:save trouble

    意思:I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公何

    读音:gōng hé

    繁体字:公何

    意思:复姓。
      ▶春秋时鲁国有公何藐。见《左传•定公五年》。

    解释:1.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何藐。见《左传.定公五年》。

    <
  • 冠巾

    读音:guàn jīn

    繁体字:冠巾

    意思:I

     1.冠和巾。古代用以区别士和庶人。
       ▶《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亦泛指头巾。
       ▶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向风长叹不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