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一白鹭亭》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意思:中秋节是谁在这里,明月满城头。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一白鹭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白鹭洲前奔腾的水流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首句“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便将场景设定在白鹭洲前,描绘出水流奔腾、乱如马牛的壮丽景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水流比作奔腾的马牛,既表现了水流的力量,也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这两句诗,诗人通过描绘亭子的高耸和船只的快速移动,暗示水流奔腾不息,似乎要将亭子都要冲倒。而船只在这水流中却能畅行无阻,进一步强调了水流的力量。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水流汹涌、山体倾倒的场景,如同清澈的绸缎被奔腾的水流撕裂一般。诗人通过形象的描绘,将水流的力量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两句诗,诗人以中秋之夜的明月映照在城头之上收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与前面的奔腾水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白鹭洲前奔腾的水流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明月

    读音:míng yuè

    繁体字:明月

    英语:bright moon

    意思:
     1.光明的月亮。
      ▶战国·楚·宋玉《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张若虚《春

  • 中秋

    读音:zhōng qiū

    繁体字:中秋

    英语:(N) Mid-Autumn Festival

    意思:I
    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亦称“中秋节”。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七:“中秋三五

  • 月满

    读音:yuè mǎn

    繁体字:月滿

    意思:(月满,月满)

     1.月圆。
      ▶《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
      ▶《后汉书•丁鸿传》:“闲者月满先节,过望不亏,此臣骄溢背君,专功独行也。”

  • 城头

    读音:chéng tóu

    繁体字:城頭

    意思:(城头,城头)
    城墻上。
      ▶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元·萨都剌《高邮城晓望》诗:“城上高楼城下湖,城头画角晓呜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