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楚宫二首》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意思:王昌并且在墙的东面住,不一定能避免嫌疑华美。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楚宫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李德裕谪端州郡斋,寄献杨尚书二十韵》,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以李德裕的谪居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首联“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描绘了端州郡斋的景色,落照微弱,高唐宫在夜色中显得朦胧。这两句诗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凄美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尽管友人远在天涯,但诗人仍然希望他能多与友人相见。这里诗人运用了典故,“朝云暮雨”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颈联“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诗人运用了神话传说和想象,描绘了月中女神与李德裕相遇的情景,表达了李德裕与杨尚书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倾城消息”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尾联“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诗人以王昌自比,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墙东”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方,代表了美好的地方。诗人希望李德裕能够得到杨尚书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以描绘景色为主,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典故和想象,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望,使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
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
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
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
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金堂

    读音:jīn táng

    繁体字:金堂

    意思:
     1.金饰的堂屋。指神仙居处。
      ▶晋·王嘉《拾遗记•洞庭山》:“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彻于山顶。”
      ▶《晋书•许迈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墙东

    读音:qiáng dōng

    繁体字:墻東

    意思:(墙东,墙东)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北周·庾信《和乐仪同苦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