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吴正仲婺倅归梅溪待阙》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意思:再也没有超越相逃名船,就像看吴王送女潮。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吴正仲婺倅归梅溪待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和亲友聚会的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展望。 首联“山水东阳去未去,朋亲苕霅朝复朝”,诗人表达了对东阳山水美景的向往,同时也描绘了与亲友们频繁聚会的美好场景。东阳山水如画,令人陶醉,诗人流连其中,乐而忘返。而苕霅之地的亲朋好友们则每天都会相聚,形成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颔联“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苕霅之地的风情,这里没有名利之争,没有纷扰的名利场,只有宁静和美好。而吴王送女的潮水依旧涌动,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浪漫。 颈联“海燕归齐声满屋,溪梅开过子生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海燕归巢和溪梅生长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满屋的海燕归巢声和溪梅新生枝条的画面,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明年十月吏迎处,七里滩前棹奏箫”,诗人展望未来,期待着明年的重逢。在七里滩前,大家将奏响箫声,欢庆重逢。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延续。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美景、亲友聚会、生活场景和未来展望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流露出一种恬淡、宁静、美好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水东阳去未去,朋亲苕霅朝复朝。
更无越相逃名舸,犹看吴王送女潮。
海燕归齐声满屋,溪梅开过子生条。
明年十月吏迎处,七里滩前棹奏箫。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吴王

    读音:wú wáng

    繁体字:吳王

    意思:(吴王,吴王)

     1.指春秋·吴国之主。亦特指吴王·夫差。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
      ▶《国语•吴语》:“吴王·夫差

  • 越相

    读音:yuè xiāng

    繁体字:越相

    意思:指春秋时越大夫范蠡。他曾辅助越王·勾践灭吴雪耻。功成后以一叶扁舟逸去,经商致富。
      ▶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门临二室留侯隐,櫂倚三川越相归。”
      ▶宋·范仲淹

  • 逃名

    读音:táo míng

    繁体字:逃名

    意思:
     1.逃避声名而不居。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唐·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