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意思:何况不久花伴,东都去不回。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全文赏析

这首诗《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是一首描绘时光流逝和人生衰老的诗。它通过描述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首联“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直接点题,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场景,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前年,作者还在那里题名留念,而如今,他却是来看花。这个转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不变。 颔联“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则进一步描述了作者为官的时间之长和看花的次数之多。作为芸香吏,作者在官场上的时间已经不短,而牡丹花的三次开放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颈联“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是全诗的转折点,从对时间和地点变化的描述转向了对生命衰老的感慨。作者不仅惋惜花儿的凋零,更感叹自己已经老了,因为只有老了才能明白时间催人老的含义。 尾联“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深深感慨。他不仅自己身处衰老之中,而且那些曾经一起赏花的朋友也还没有回来,更加深了他的孤独和失落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光是易逝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
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
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
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
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东都

    读音:dōng dōu

    繁体字:東都

    意思:(东都,东都)

     1.歷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

  • 何况

    读音:hé kuàng

    繁体字:何況

    英语:much less

    意思:(何况,何况)

     1.《后汉书•杨终传》:“昔殷民近迁洛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土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南朝·宋·

  • 寻花

    读音:xún huā

    繁体字:尋花

    意思:(寻花,寻花)

     1.出游赏花。
      ▶唐·白居易《且游》诗:“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
      ▶宋·梅尧臣《永叔见索叙述》诗:“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