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玉台体》 调丝曲房下,援镜绮窗西。

调丝曲房下,援镜绮窗西。

意思:调丝曲房下,拿起镜子绮窗西。

出自作者[明]杨慎的《玉台体》

全文赏析

这首诗《调丝曲房下,援镜绮窗西。妆罢金星出,歌残璧月低。留欢夜未足,恨杀汝南鸡》是一首优美的闺怨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房中梳妆打扮、唱歌时的场景,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调丝曲房下,援镜绮窗西。”描绘了女子在房中调弦、唱歌的场景。丝弦轻调,镜窗映照,女子在房中忙碌着,准备开始她的歌声。这里的“曲房”、“绮窗”等词句,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女子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颔联“妆罢金星出,歌残璧月低。”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妆容和歌声。女子妆扮完毕,如同金星般闪耀;歌声婉转,如同月夜下的璧月低垂。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将女子的美丽和歌声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留欢夜未足,恨杀汝南鸡。”是女子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她留恋着夜晚的欢乐时光,却也恨透了那些扰人清梦的汝南鸡。这里通过对比夜晚的欢乐和白天的烦恼,突出了女子的内心矛盾和情感变化。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子在房中的场景和内心独白,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女子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女子内心的矛盾和情感变化,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深度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调丝曲房下,援镜绮窗西。
妆罢金星出,歌残璧月低。
留欢夜未足,恨杀汝南鸡。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关键词解释

  • 调丝

    读音:tiáo sī

    繁体字:調絲

    意思:(调丝,调丝)
    弹奏弦乐器。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

  • 曲房

    读音:qǔ fáng

    繁体字:曲房

    意思:内室;密室。
      ▶汉·枚乘《七发》:“往来游醼,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
      ▶唐·岑参《敦煌太守后庭歌》:“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明徐弘祖《徐霞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