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学道,莫学奇怪。
意思:各位学道,莫学奇怪。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满庭芳 赠骆先生刘石二先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禅诗,旨在教导人们修行之道,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超越世俗的智慧。
首先,诗中提到了“莫学奇怪”,这是对那些追求奇怪、神秘或超自然的东西的批评。作者认为,修行应该注重内在的修炼,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奇特现象。
接着,“无为无作无赛”进一步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要刻意去做什么,不要过于执着于某种行为或观念。这种思想在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对物质的执着,从而更好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百不歌中四句,偈内持戒”强调了遵守戒律和持戒的重要性。在佛教中,戒律是修行的基础,它可以帮助人们避免犯错和堕落。
“身心木雕泥捏”形象地描述了人的身体和心灵都是无常的,就像木雕和泥捏的一样,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强调了修行者应该放下对身体的执着,专注于内心的修炼。
“常宁耐,常宁耐常耐,宁耐宁耐”这句话是对耐心的赞美。修行需要耐心和坚持,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最后,“悟彻观天之道,执天行关要,自是交泰”表达了悟道的重要性。修行者应该通过观察自然之道来领悟真理,并按照这个真理来行事。这样,他们就能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修行的重要理念,即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坚持,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它鼓励人们放下物质和表面的追求,专注于内在的修炼和成长。
相关句子
-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 出自《满庭芳 寄段录事孙助教道友等》作者:[元]马钰
- 诸公学道应徒甚。-- 出自《惜芳时》作者:[元]王哲
- 诸公。-- 出自《满庭芳 呜鹤余音卷三》作者:[元]三于真人
- 诸公怜髦-- 出自《至严州遗文员外焕代致其母平安意也》作者:[明]魏观
- 三公奏诸公。-- 出自《圣皇篇》作者:[魏晋]曹植
- 诸公讨未决。-- 出自《题石鱼》作者:[宋]无名氏
- 诸公。-- 出自《满庭芳 警世》作者:[元]丘处机
- 沧海诸公泪。-- 出自《方处士挽诗二首》作者:[宋]戴表元
- 说与诸公。-- 出自《炼丹砂 咏玄牝示众》作者:[元]李道纯
- 学道非难。-- 出自《行香子 以上八首见春花集卷十二》作者:[元]明本
- 学道非难。-- 出自《行香子 以上八首见春花集卷十二》作者:[元]明本
- 学道忘忧。-- 出自《减字木兰花·玉觞无味》作者:[宋]苏轼
- 年深学道。-- 出自《减字木兰花 示众》作者:[元]尹志平
- 学道年深。-- 出自《减字木兰花 示众》作者:[元]尹志平
- 学道则爱人。-- 出自《寄题淳安陈令君读书林》作者:[宋]吴儆
- 居家学道。-- 出自《减字木兰花·居家学道》作者:[元]侯善渊
- 学道不难知。-- 出自《炼丹砂·学道不难知》作者:[元]王*
- 犹嫌未奇怪,别出奇怪处。-- 出自《初晓明朗,忽然雾起,已而日出,光景奇怪》作者:[宋]杨万里
- 这件事,真奇怪。-- 出自《癖嗜》作者:[当代]启功
- 田库儿,甚奇怪。-- 出自《偈倾一百六十九首》作者:[宋]释智朋
- 初地多便奇怪。-- 出自《西江月·我欲只言清净》作者:[元]马钰
- 始觉山侗奇怪。-- 出自《西江月·守拙宜乎宁耐》作者:[元]马钰
- 莫学颍-- 出自《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作者:[唐]皎然
- 莫学蜜蜂儿。-- 出自《菩萨蛮·高梧叶下秋光晚》作者:[宋]晏殊
- 莫学衰翁样。-- 出自《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作者:[宋]叶梦得
- 莫学野鸳鸯。-- 出自《武陵春·拍岸蒲萄江水碧》作者:[宋]谢逸
- 莫学衰翁万事非。-- 出自《南乡子·阴重雨垂垂》作者:[宋]陈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