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武昌狱中书感》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意思:偶尔在明亮的窗户一凝看,水光山色剧凄凉。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武昌狱中书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拒狼进虎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奔波劳碌、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拒狼进虎”、“奔走十年”等比喻,生动描绘出人生旅途中的艰辛与困苦,表达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与感慨。 “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鬓已添霜。”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用“桑田变海”比喻变化之大,用“蓬鬓添霜”比喻年华老去,表达出诗人对时光飞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死如嫉恶当为厉,生不逢时甘作殇。”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诗人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嫉恶如仇,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变得有意义。然而,如果生不逢时,那么就应该甘愿作一个有意义的生命结束。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最后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倚窗,凝视窗外凄凉的水光山色的场景。这种场景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奔波劳碌、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拒狼进虎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
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鬓已添霜。
死如嫉恶当为厉,生不逢时甘作殇。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 水光山色

    引用解释

    泛指山水景色。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山势縈廻水脉分,水光山色翠连云。” 宋 李清照 《怨王孙》词:“水光山色与人亲,説不尽,无穷好。” 寗调元 《武昌狱中书感》诗:“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读音:shuǐ guāng shān sè

  • 凝睇

    读音:níng dì

    繁体字:凝睇

    英语:watch

    意思:注视;注目斜视。
      ▶唐·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仲躬异之,闲乃窥于井上。忽见水影中一女子面,年状少丽,依时样粧饰,以目仲躬。

  • 凄凉

    读音:qī liáng

    繁体字:凄涼

    短语:惨痛 惨绝人寰 悲 惨 惨然

    英语:(adj) desolate

    意思:(参见凄凉,悽凉,凄凉)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