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边上闻笳三首》 何处吹笳薄暮天?

何处吹笳薄暮天?

意思:什么地方吹笳傍晚天?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边上闻笳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塞上曲二首》是一首描绘边疆生活的诗,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艰辛和离乡背井的痛苦的深深同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荒凉、孤寂的边疆氛围。吹笳的声音在薄暮时分响起,高飞的鸟消失在远方,象征着边疆生活的孤独和寂寥。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边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接着,“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两句诗,描绘了边疆的新生和变化。尽管边疆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但也有新的生机和希望。这种描绘展示了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的深深痛苦。在白沙上,暮色中愁云升起,诗人独自感受着离乡万里的痛苦。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怨和凄凉的场景。胡雏吹着笛子登上高台,寒雁被惊飞而去,无法回来。尽管春风吹拂,但这种哀怨和凄凉的气氛却无法散去,只能让客居他乡的人感到更加愁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人民的同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边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展示了边疆人民的坚韧和希望。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何处吹笳薄暮天?
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薄暮

    读音:bó mù

    繁体字:薄暮

    短语:暮 夕 垂暮

    英语:twilight

    意思:
     1.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