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台》 隔山水云青断绝,绕城沟荡天周遭。

隔山水云青断绝,绕城沟荡天周遭。

意思:对面的山水云青断了,绕着城沟荡天周围。

出自作者[宋]程公许的《姑苏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馆娃陈迹久蓬蒿,留得苏台数仞高》是一首对苏州历史遗迹的感慨之作,通过对馆娃宫和姑苏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联“馆娃陈迹久蓬蒿,留得苏台数仞高”,诗人首先点出馆娃宫的遗迹已经荒芜,长满了蓬蒿,而苏台依然屹立不倒。这里用“馆娃”和“苏台”两个典故,分别指代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的故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对现实的一种隐喻。 颔联“隔山水云青断绝,绕城沟荡天周遭”,描绘了苏台周边的景象,山青水秀,云雾缭绕,环绕着城市的沟壑荡漾在天际。这一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颈联“遥怜让国清风远,忍见连艘战血鏖”,诗人由历史的感慨转向了现实的悲痛。“让国清风”指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让吴国衰败的历史。而“战血鏖”则指现实中的战乱和流血。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又对现实充满了痛心。 尾联“满目凄凉千古事,长洲仍旧柳如缫”,诗人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满目凄凉千古事”是对历史的概括,而“长洲仍旧柳如缫”则表达了对自然和社会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苏州历史遗迹的描绘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对现实的痛心和无奈。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馆娃陈迹久蓬蒿,留得苏台数仞高。
隔山水云青断绝,绕城沟荡天周遭。
遥怜让国清风远,忍见连艘战血鏖。
满目凄凉千古事,长洲仍旧柳如缫。

关键词解释

  • 水云

    引用解释

    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

    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

  • 隔山

    读音:gé shān

    繁体字:隔山

    英语:mountain on the other way round

    意思:I
    异父兄弟之间的互称。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称谓之异》:“甘州人

  • 城沟

    读音:chéng gōu

    繁体字:城溝

    意思:(城沟,城沟)
    城濠。
      ▶《史记•晋世家》:“梁伯好土功,治城沟,民力罢怨。”
      ▶唐·卢纶《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诗:“泉清兰菊稠,红果落

  • 周遭

    读音:zhōu zāo

    繁体字:周遭

    英语:arround; round; about

    意思:(参见週遭)
    周围。
      ▶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