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伤歌行四首》 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

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

意思:伯夷不吃周朝武王粮食,程婴可托赵氏孤儿。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伤歌行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古代的忠诚、义气和责任。诗中描绘了伯夷和程婴的故事,他们是古代的两位著名人物,伯夷是不食周粟的义士,程婴则是可托赵氏孤的忠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古代英雄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责任和忠诚的理解。 首联“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直接引用了伯夷和程婴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义气的理解。伯夷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气节和忠诚,他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表现了对故国的忠诚。程婴的故事则表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他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孤儿,展现了对于家族和国家的责任。 颔联“死者复生欲无愧,受遗归妹况在予”,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责任。他相信即使死去,如果能无愧于心,那么也就足够了。这里也引用了赵武的故事,他接受遗命,照顾妹妹,表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 颈联“经营百事失本意,跬步寻常畏简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责任的无奈和困惑。他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责任和束缚,让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本意,每一步都害怕违反了别人的意愿。 尾联“人闲若有不税地,判尽筋力终年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责任的思考。他希望生活中能有不需纳税的田地,让他能够全力以赴地耕种,表现了他对于自由和责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伯夷和程婴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责任、忠诚、义气和自由的思考和理解。诗中充满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伯夷不食周武粟,程婴可托赵氏孤。
死者复生欲无愧,受遗归妹况在予。
经营百事失本意,跬步寻常畏简书。
人闲若有不税地,判尽筋力终年锄。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赵氏

    读音:zhào shì

    繁体字:趙氏

    造句:

  • 周武

    读音:zhōu wǔ

    繁体字:周武

    意思:即周武王。
      ▶《左传•昭公四年》:“周武有孟津之誓廪。”
      ▶三国·魏·钟会《檄蜀文》:“周武有散财发廪表闾之义。”
      ▶《文选•陆倕<石阙铭>》:“似夏民之附

  • 伯夷

    读音:bó yí

    繁体字:伯夷

    英语:Bo Yi

    意思:
     1.相传为颛顼之师。
      ▶《山海经•海内经》:“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龙,先龙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郭璞注:

  • 不食

    读音:bù shí

    繁体字:不食

    意思:
     1.不吃。
      ▶《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
     
     2.指不食之地。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