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多景楼醉歌》 君不见七十二子从夫子,儒雅强半鲁国士。

君不见七十二子从夫子,儒雅强半鲁国士。

意思:君不见七十二人跟随先生,儒雅大半鲁国人。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多景楼醉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儒雅、英雄、四方志向和自由奔放的追求的诗。诗中提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和地方,如七十二子、二十八宿、鲁国士、僰阳人、太白山、峨岷山、楚荆等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奔放的生活的向往。 首句“君不见七十二子从夫子,儒雅强半鲁国士”,描绘了孔子门生众多的场景,表达了对儒雅的追求。第二句“二十八宿佐中兴,英雄多是僰阳人”,则描绘了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来自僰阳这个地方,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四方志向的追求,他希望能够自由地行走天下,而不是拘泥于一隅,埋头于章句之中。他向往太白山和峨岷山的奇材剑客,不屑于举子纸上的《六韬》,也不学腐儒对《五经》的注解。最后一句“天长路远何时到,侧身望兮涕沾巾”,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由奔放的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惆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雅、英雄、自由奔放的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拘泥于一隅、埋头章句的腐儒的鄙视。这种追求和鄙视,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不见七十二子从夫子,儒雅强半鲁国士。
二十八宿佐中兴,英雄多是僰阳人。
丈夫生有四方志,东欲入海西入秦。
安能龌龊守一隅,白头章句浙与闽。
醉游太白呼峨岷,奇材剑客结楚荆。
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鉴注五经。
天长路远何时到,侧身望兮涕沾巾。
作者介绍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夫子

    读音:fū zǐ

    繁体字:夫子

    短语:士 学士 书生 士大夫 先生 秀才 文人 生 儒 知识分子

    英语:pedant

    意思:(参见伕子)

     1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 儒雅

    读音:rú yǎ

    繁体字:儒雅

    英语:cultured; genteel

    意思:
     1.指博学的儒士或文人雅士。
      ▶《<书>序》:“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

  • 强半

    读音:qiáng bàn

    繁体字:強半

    英语:more than half; greater part; most

    意思:(强半,强半)
    大半;过半。
      ▶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