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顯道人壁》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意思:心似寒灰不会这样,平常谈论就越自然。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题顯道人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是作者对一位在颍水边修行,从曹溪汲取智慧的禅师的高度赞美。诗中描绘了这位禅师的智慧、修行和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禅师的敬仰之情。 首联“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描绘了禅师的内心平静如水,如同寒灰一般,不再有任何欲望和热情。他的言论常常能引起天地的震动,可见其言论的影响力之大。 颔联“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描绘了禅师在颍水边居住多年,从曹溪汲取智慧,体现了他的修行之路和传承之源。 颈联“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进一步描绘了禅师的影响力。儒士们渴望从禅师那里得到智慧的启示,都愿意为他翻阅贝叶(佛教经卷),都人们长期施舍金钱,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尾联“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表达了作者对这位禅师的敬仰之情。翰林诗版指的是禅师的诗作流传千古,曾经与我家族有过渊源,可见作者对这位禅师的尊重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在颍水边修行,从曹溪汲取智慧的禅师,表达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和对修行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禅宗智慧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似寒灰不复然,寻常谈论即弥天。
门临颍水多年住,法自曹溪几世传。
儒士谁同翻贝叶,都人长见施金钱。
翰林诗版分明在,曾与吾家有旧缘。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弥天

    读音:mí tiān

    繁体字:彌天

    英语:monstrous

    意思:(参见弥天,瀰天)

    详细释义:弥漫整个天空。聊斋志异?卷十?席方平:『何得苦海生波,益造弥天

  • 寻常

    读音:xún cháng

    繁体字:尋常

    短语:平淡无奇 凡 平平

    英语:ordinary

    意思:(寻常,寻常)

     1.寻、常,皆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一丈

  • 寒灰

    读音:hán huī

    繁体字:寒灰

    意思:
     1.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
      ▶《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燋烂,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金·元好问《甲午除夜》诗:“

  • 常谈

    读音:cháng tán

    繁体字:常談

    英语:platitude

    意思:(常谈,常谈)
    亦作“常谭”。
     平常的言论。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飏曰:‘此老生之常谭。’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