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野望》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意思:清爽秋季望不尽,还相继兴起曾暗中。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野望》

全文赏析

评析
  全诗由望字着笔,因野望而生愁,国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远望安史在河北纵横,加之迟暮多病,报国无门,感慨无限。结句点题并与首句呼应。语言凝练,感情深沉。
------------------------------------------
【鹤注】诗云远水孤城,当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阴铿诗:“王城野望通。”

  清秋望不极①,迢递起层阴②。远水兼天净③,孤城隐雾深④。叶稀风更落⑤,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⑥,昏鸦已满林⑦。

  (此边秋野望而作也。通首俱望中所见者。水空天净,一望清旷;城隐雾中,再望迷离;枝枯叶脱,三望萧疏;山高日落,四望沉冥。又见此时日暮鸟还,昏鸦满树,而鹤归何晚耶?孤飞寡侣,良可叹矣。望不极,不能极远也,紧照下句说,非一望无极之谓。诗以迢递层阴作眼,中四皆层阴中所望者。顾注作一明一晦说,甚确。但末二不当仍分明晦,盖日落鸟归而致慨乃羇栖自况之意。【赵汸注】远水孤城,先远后近,叶稀山迥,先近后远。唐汝询曰:杜公下字,善于用虚,如《晚出左掖》篇融湿、去低,此篇兼净、隐深,俱沉细可想。)
①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梁武帝诗:“长洲望不极。”②谢瞻诗:“迢递封畿外。”注:“远貌。”《水经注》:“迢递相望。”陆仲诗:“层峦起层阴。”③薛道衡诗:“远水舟如叶。”④杨素诗:“孤城绝四邻。”⑤庾成师诗:“已见秋叶稀。”⑥何逊诗:“独鹤凌空逝。”班婕好《捣素赋》:“哀离鹤之归晚。”⑦何逊诗:“昏鸦接翅飞。”旧以鹤喻君子,鸦喻小人,于诗意不合。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沈。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迢递

    读音:tiáo dì

    繁体字:迢遞

    意思:(迢递,迢递)
    亦作“迢遰”。
     
     1.遥远貌。
      ▶三国·魏·嵇康《琴赋》:“指苍梧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

  • 清秋

    读音:qīng qiū

    繁体字:清秋

    意思:明凈爽朗的秋天。
      ▶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杜甫《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吴谦牧

  • 曾阴

    读音:zēng yīn

    繁体字:曾陰

    意思:(曾阴,曾阴)

     1.重叠的阴云。
      ▶《艺文类聚》卷三八引晋·陆沖《杂诗》之一:“洿泽无夷轨,重峦有曾阴。”
      ▶《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