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延平次郑粹答田父词韵》 如何腊已至,未有雪花舞。

如何腊已至,未有雪花舞。

意思:为什么年纪已到,没有有雪花舞。

出自作者[宋]陈宓的《延平次郑粹答田父词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真切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段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描述了孩子饥饿、衣衫破旧,而家中又遭遇了长期的旱灾,使得粮食短缺,疟疾的侵袭更是让生活雪上加霜。诗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因此他发誓要报答君父的养育之恩。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他看到的是十家村庄聚居地,往往只有一半的土地得到开垦,而他自己作为负责牧草的人,却深感有责任去改善这种状况。他看到了许多家庭失去了丈夫、妻子或儿子,公私都陷入了困境,这一切都是由于政令的失误。 诗人表达了对减免税收的请求,但苍天却未能给予回应。于是他决定辞去职务,以待罪之身接受官府的处置。这表现出诗人的决心和勇气,他愿意承担责任,甚至可能面临惩罚,也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做出努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农民的疾苦和社会的现实困境。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公正仁政的追求。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儿饥谁与哺,衣破谁与补。
田家安乐时,尚有饥寒苦。
况值久旱馀,十须逾缺五。
加以疟鬼威,空庐倍贫窭。
我适丁此时,期以报君父。
人言灾害深,未知嗟近古。
里闾十家聚,往往半理土。
伊予忝刍牧,上恐负仁主。
或妇失其夫,或子失其母。
累累日就尽,公私窘捐瘠。
此是政令乖,伊谁所自取。
尝乞减十算,苍穹未蒙许。
遂使强惭颜,缪称事摩抚。
日冀天色寒,旧恙或可瘉。
如何腊已至,未有雪花舞。
明当自投劾,待罪听官府。

关键词解释

  • 雪花

    读音:xuě huā

    繁体字:雪花

    英语:snowflake

    意思:亦作“雪华”。
     
     1.空中飘下的雪,形状像花,故名。
      ▶《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曰:“凡草木花多

  • 未有

    读音:wèi yǒu

    繁体字:未有

    意思:
     1.没有;不曾有。
      ▶《诗•大雅•绵》:“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 花舞

    引用解释

    1. 唐 代舞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古之能者,不可胜记,即有健舞、软舞、字舞、花舞、马舞。”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傀儡子》:“花舞者,著緑衣偃身,合成花,即今柘枝舞,有花心者是也。”

    2.谓落花飞舞。 宋 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诗之一:“緑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