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试笔二首》 煨芋僧高曾约话,负苓者黠不传名。

煨芋僧高曾约话,负苓者黠不传名。

意思:偎芋高僧曾约话,负苓的狡猾不传的名称。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试笔二首》

全文创作背景

《试笔二首》是宋代的诗人刘克庄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南宋后期的政治环境以及刘克庄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南宋后期,政治黑暗,统治者以“岁币”换取苟安,忘记了沦陷多年的大好河山。刘克庄对此深感悲愤,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同时,刘克庄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他曾因攀附奸臣而受人诟病,也曾仗义执言而屡次遭贬谪。他将这种豪情壮志和内心的悲愤注入了自己的诗词中,创作出了《试笔二首》这样的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子归来作麽生,扫空诸有觉身轻。
触蛮大战两蜗角,甫白相酬二鸟鸣。
煨芋僧高曾约话,负苓者黠不传名。
世间无过村田乐,莫怪庞公懒入城。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煨芋

    读音:wēi yù

    繁体字:煨芋

    意思:唐·衡岳寺有僧,性懒而食残,自号懒残。
      ▶李泌异之,夜半往见。时懒残拨火煨芋。见泌至,授半芋而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见《宋高僧传》卷十九、《邺侯外传》。后因以“煨芋”为典,多

  • 传名

    读音:chuán míng

    繁体字:傳名

    意思:(传名,传名)
    传播而闻名。
      ▶唐·杨师道《阙题》诗:“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

    解释:1.传播而闻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