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游尧臣归闽六首》 攫金不见人,士以贪自欺。

攫金不见人,士以贪自欺。

意思:抢夺金子不见他人,人因贪污欺骗自己。

出自作者[宋]王炎的《送游尧臣归闽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攫金不见人,士以贪自欺》是一首对贪腐行为的批判和对廉洁自律的倡导。它通过描绘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如贪婪的攫金行为、清白的玉壶、畏义如畏刑的自律态度,以及自省的官员形象,来传达出诗人对廉洁的赞美和对贪腐的批判。 首联“攫金不见人,士以贪自欺”描绘了一个贪婪的社会现象,揭示了贪腐行为的丑恶本质。诗人用“不见人”形象地描绘了贪婪者为了追求金钱利益而不顾一切,甚至在公众面前行窃,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社会公德的严重践踏,也是对廉洁自律的反讽。而“士以贪自欺”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因为贪婪而自欺欺人的士人的失望和痛心。 颔联“玉壶有清冰,皎皎不受缁”则是对清白的赞美。诗人用玉壶中的清冰象征纯洁无瑕的人格,并指出这种人格是不受污染的,不会因为贪婪或其他不良行为而改变其本质。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清白、廉洁的坚定信仰。 颈联“畏义如畏刑,律己吾所师”则表达了自律的重要性。诗人指出,只有像畏惧法律一样畏惧道德,才能真正做到自律,才能真正做到廉洁奉公。这一联强调了道德约束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是对那些追求廉洁自律的人的鼓励和赞美。 尾联“一尉百僚底,三岁袖手归”描绘了一个官员的形象,他因为贪污受贿而被贬职,三年袖手归家。这一形象是对贪腐官员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廉洁自律官员的赞美和敬仰。 最后一句“鄙夫颡有泚,行李惟囊衣”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因贪污而感到羞愧的人的同情和理解。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自身对于廉洁自律的坚持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贪婪、清白、自律、廉洁等主题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廉洁自律的坚定信仰和对贪腐行为的批判。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攫金不见人,士以贪自欺。
玉壶有清冰,皎皎不受缁。
畏义如畏刑,律己吾所师。
一尉百僚底,三岁袖手归。
鄙夫颡有泚,行李惟囊衣。

关键词解释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攫金

    读音:jué jīn

    繁体字:攫金

    意思:《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后因以“攫金”谓盗劫财物。

  • 人士

    读音:rén shì

    繁体字:人士

    英语:person

    意思:
     1.有名望的人。旧时多指社会上层分子。
      ▶《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
      ▶郑玄笺:“古明

  • 自欺

    读音:zì qī

    繁体字:自欺

    意思:自己欺骗自己。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宋·叶适《毋自欺室铭》:“有闻善之意而疑己以不明,自欺也;有为高之心而畏己以不能,自欺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