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 曾向斋宫咏麦秋,绿阴佳树覆墙头。

曾向斋宫咏麦秋,绿阴佳树覆墙头。

意思:曾向斋宫咏麦秋季,好树绿阴覆墙头。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季节的变迁,生命的轮回,以及岁月的无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曾向斋宫咏麦秋,绿阴佳树覆墙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曾经在斋宫(可能是指祭祀的地方)咏唱麦秋的场景。麦秋是农耕季节的象征,也是收获的季节,诗人以此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环境和氛围。绿阴佳树覆墙头,则描绘了当时环境的美好,绿树成荫,覆盖在墙头,给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感觉。 “重来满地新霜叶,却忆初闻黄栗留。”这两句诗描绘了重回此地时,看到满地被新霜打落的叶子,回忆起初次听到黄栗留鸟鸣声的情景。满地新霜叶,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冬天的来临,也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死亡。而黄栗留鸟的鸣声,则是秋天的象征,给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轮回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轮回,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宁静、和谐和温暖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希望这个回答您能满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向斋宫咏麦秋,绿阴佳树覆墙头。
重来满地新霜叶,却忆初闻黄栗留。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斋宫

    读音:zhāi gōng

    繁体字:齋宮

    意思:(斋宫,斋宫)
    供斋戒用的宫室、屋舍。
      ▶《国语•周语上》:“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
      ▶韦昭注:“所斋之宫也。”
      ▶《史记•滑稽列

  • 麦秋

    读音:mài qiū

    繁体字:麥秋

    英语:wheat harvest season

    意思:(麦秋,麦秋)

     1.麦熟的季节。通指农历四、五月。
      ▶《礼记•月令》:“﹝孟夏之月

  • 墙头

    读音:qiáng tóu

    繁体字:墻頭

    英语:top of the wall

    意思:(墙头,墙头)
    亦作“墻头”。
     
     1.围墻的上端。
      ▶唐·于鹄《题美人》诗:“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