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意思:旁边是背柴经,中开钓鱼庵。
出自作者[宋]陆游的《假山拟宛陵先生体》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通过描绘小山、小潭、小径、钓鱼庵等景象,展现出一种宁静、幽雅的田园生活,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首先,诗中提到的“叠石作小山,埋瓮作小潭”给人一种自然之美的直观感受。叠石所成的小山,宛如一幅天然的石景画,而埋瓮所成的小潭,则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天空和周围景色的美。这种自然之美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小径和钓鱼庵的景象。负薪径指的是一条小径,人们可以在这里拾柴或锻炼;而钓鱼庵则是一个开在其中的小屋,人们可以在这里垂钓、休息。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这两句诗则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描绘了田园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谷声应和着钟鼓之声,表现出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波影倒映在松楠之上,表现出田园生活的美丽与宁静。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最后,“借问此何许,恐是庐山南”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疑问。诗人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恐怕是庐山南面的一个世外桃源。这种疑问和向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山、小潭、小径、钓鱼庵等景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幽雅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欣赏,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