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及甫入峡杂咏·至喜亭》 巴峡头边第一州,竹枝歌裹水东流。

巴峡头边第一州,竹枝歌裹水东流。

意思:巴峡谷头边第一州,竹枝歌包裹水向东流。

出自作者[宋]洪咨夔的《次及甫入峡杂咏·至喜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巴峡头边第一州,竹枝歌裹水东流。盖亭老柳今如此,六一先生几系舟。》是一首对巴峡头边的赞美诗,通过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当地人民的敬意。 首句“巴峡头边第一州”,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述巴峡头边这个地方,称其为“第一州”,可见此地的重要性和地位。此句将巴峡头边的形象具体化,使读者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竹枝歌裹水东流”一句,诗人用“竹枝歌”来形容当地的歌舞文化,用“水东流”来描绘歌声的悠扬和流传。这一句表达了当地人民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盖亭老柳今如此”,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当地的一棵老柳树,这棵老柳树见证了这里的变迁和历史,如今依然屹立不倒,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六一先生几系舟”,这里的“六一先生”指的是北宋的文学家、教育家欧阳修,他曾多次乘舟经过此地。诗人在此处提问,表达了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深深敬仰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巴峡头边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当地人民的敬意,同时也展现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人在描绘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巴峡头边第一州,竹枝歌裹水东流。
盖亭老柳今如此,六一先生几系舟。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关键词解释

  • 竹枝

    读音:zhú zhī

    繁体字:竹枝

    意思:
     1.竹子的小枝。
      ▶唐·杜甫《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刘沧《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 巴峡

    读音:bā xiá

    繁体字:巴峽

    意思:(巴峡,巴峡)
    指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巴郡三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头边

    读音:tóu biān

    繁体字:頭邊

    意思:(头边,头边)

     1.谓临近的边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到得时节头边,看见春光明媚,巴不得寻个事由来外边散心耍子。”
     
     2.方言。

  • 第一

    读音:dì yī

    繁体字:第一

    英语:first

    意思: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

  • 东流

    读音:dōng liú

    繁体字:東流

    意思:(东流,东流)

     1.流向东方。
      ▶《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孟子•告子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